《超脑麦斯:糖果花园》是嘟嘟超爱的一个绘本故事,在糖果花园主人用糖果招待客人的情景中,一直在进行10以内数的分解。比如5颗糖果几颗带回家几颗现在吃掉?6颗糖果呢?10颗糖果呢?看似简单机械的事情,在童趣的情景里嘟嘟就一直乐此不疲,可以持续玩1、2个小时,让她停下来,这个小孩就就抱着书本不撒手、哭给你看。
这是为什么呢?主要是因为,在玩的时候嘟嘟既有学具可以操作,也有电子书可以像看动画片一样,还有练习本、涂色书可以画画,色彩丰富、形式多样。坚持玩就会发现,玩学具或者电子书的时候,嘟嘟会不自主的表达自己的想法,并充分发挥想象力、发散思维,看着在玩,其实在学,借助故事不断的让孩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数数,嘟嘟的数感真的增强了不少呢。
嘟嘟刚开始玩的时候只有3以内的数,不用数能一眼看出来,坚持给孩子以不同的形式数数,达到一定积累,会2个2个数,4个也不用再数了一眼就能看出,认为5也是一个特别的数,对于4周岁的孩子来说,这可是一个飞跃。她是这样数的:2、4、5、7、9、10。问她到底怎么数的?她说:1和2一起、3和4一起了,5是单独的,6和7一起……我就是心里数1不说话、然后2,心里数3然后4…我数的很快很快。
(插入音频)
“在这里吃2颗,带回家8颗,一共有几颗糖果”,回答这样的问题一定是1个1个数,不会接着数、也不会几个几个数。但这几天会2个2个数了,还会偶尔冒出:2+8就是10。
妈妈:10颗糖果吃了2颗,还剩几颗?
嘟嘟:我不数就知道是8,10颗遮住2颗,9和10就不用数了,
前面是8。
妈妈:10颗糖果吃了3颗,还剩几颗?
嘟嘟:那就是7,不用数,因为前面就是8前面就是7。刚才吃2
颗是8,现在吃3颗,又多吃一颗,就是8前面的数。
后记
嘟嘟所有的想法,我都是没有教过的,她都是顿悟出来的。总觉得不该提前教孩子,当然,也因为我是个懒妈妈,如果孩子自然习得就另当别论。平时嘟嘟最喜欢的就是玩超脑麦斯学具,最近停学在家,学具不能用,就跟着互动电子书一起玩,最神奇的就是,动画里面的糖果是真的可以给小动物吃掉。这个电子书要怎么操作呢?跟着嘟嘟一起试试看吧!
进入页面,孩子很快就被丰富和画面和轻快的背景音乐吸引了。
故事里有8个小人物,因为这么多人物,孩子很难记,可是刚说了一次,孩子就记住,它们的名字既形象又有趣。
接下来就进入正式内容了,小动物们都到糖果花园游玩。作为陪孩子玩的妈妈,最头疼的是故事怎么讲?怎么陪孩子玩?超脑很贴心,这些问题都帮大家解决了。页面左上角有“提问”,点击就会跳出相应的问,我们照着问就好。这个页面就有5个问题,每个圆点里面就藏着一个问题。
这些问题很有意思,有的答案唯一,更多的会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,就比如“花园主人是谁?”答案就是一只小蜜蜂,“你觉得她叫什么名字?”就考验孩子的想象力了,嘟嘟就喜欢取一些天马行空的名字,常常把她自己逗笑。最爱的情节就是分糖果,淡绿色盘子表示在这里吃,深绿色的盘子表示带回家吃。
特别激动人心的时刻就是现在了,嘟嘟特别开心,因为,这个环节里,糖果想怎么吃就怎么吃。所有的糖果是可以移动的。
比如画面里,就是“在这里吃一颗,带回家2颗”,接着我会让嘟嘟想:还可以怎么吃?嘟嘟会说:“在这里吃2颗,带回家1颗”、“在这里吃3颗,带回家0颗”,无形中就让孩子有顺序的说出3的分与合的全部情况。嘟嘟不用动手移动,用眼睛看就能快速说出答案。当然,说完答案以后,要记得让孩子动手真的移一移验证一下。
对于能力更强的孩子,还安排了进阶挑战,尝试用表格记录全部的分法,记录对嘟嘟有点难,她可以看懂表格表示的意思。对于把顺序的分法说出来还是有点难哦。
分好3颗糖果,接下来就是分5颗糖果了,闪电和拐杖糖都是5颗糖果,但分的方法是不同的,配合提问,孩子就知道5可以分成1和4、2和3。
① 吃掉1颗带4颗回家吃
② 吃掉2颗带3颗回家吃
一开始跟着拐杖糖和闪电分的时候,像嘟嘟就一直要求动手移一移、数一数,才能找到答案。到自己操作的时候,我都要求嘟嘟先不动手,先想好,再动手验证。孩子总是会给我们很多惊喜,我说:在这里吃2颗,带回家吃几颗?嘟嘟数好后回答:3颗。我又问:在这里吃3颗,带回家吃几颗?嘟嘟兴奋的大喊,跟刚才一样的,带回家2颗。刚才是2和3,现在是3和2,都是5颗!哈哈,孩子就会在不经意间给大家惊喜!当然,这些惊喜的发现也考验家长们的追问和挖掘能力啦。
① 这里吃2颗带3颗回家吃
② 这里吃3颗带2颗回家吃
紧接着就是6和10的分解,操作方式和前面基本相同,对于低龄的孩子很需要家长们协同一起玩哦!特别是10的分解,借助动物的对话演示5种基本分法,在自己分的环节,我会陪着嘟嘟又一起重新分每一种方式,这样长的过程,嘟嘟都一直很有兴趣,而且越玩越自信。你会发现,不断重复数数、更重要的是不断实践验证,在这个过程中,孩子就会发现数据之间的关联,找到分法的规律,孩子们总是会给你带来无限惊喜!
还等什么,赶紧动起来,让爸爸妈妈放下手机,跟你一起玩一玩!
在数学中有一个被广泛认可的说法,“数(四声)”是“数(三声)”出来的,这句话很好地写出了“数(三声)数(四声)”这个活动对孩子数学启蒙的重要性,因为数学上的很多重要概念的初始理解都是数出来的,加就是往上数,减就是往下数,乘就是重复加,也就是几个几个往上数,除就是重复减,也就是几个几个往下数。
简单的数数活动,有很大的学问,比如,孩子的数数大致有以下几个阶段:第一个层次,我们可以称之为“唱数”,所谓唱数的意思是说,孩子在数数的时候,跟唱歌或者念书是一样的,只是“一二三四五……”这样念出来而已,脑子当中是没有这些数字具体是多少的概念的;第二个层次,我们可以称之为“点数”,孩子已经能将口中所数和实际的数量进行对应,比如文中4周岁的嘟嘟已经达到这个阶段,而且从“一个一个数”逐步到“几个几个数”,这时候孩子往往是必须要从1开始数起的。第三个层次是“累加数”,孩子可以从某个特定的数量往上数,比如已经知道左边盒子里有6颗石子,那要想知道左右一共有多少,知道右边的石子可以从7开始数。不论是“点数”还是“累加数”,都可以既有一个一个地数,也可以几个几个地数。再往上一个层次,孩子可以有对数数的顺序进行选择,比如嘟嘟在分5颗糖果的时候,已经意识到2颗和3颗、3颗和2颗是一样的。
因此,在孩子进入小学正式的数学学习之前,在做数学启蒙时,请一定慎重,不要过早教具体的像加减法这样的知识和方法,而是要充分发展孩子数数的经验。嘟嘟没有学习减法概念,根据记录三明显能感受到,孩子已经有意识:减(吃掉)就应该是往下数。
一般来说,孩子发展往下数的经验,会比发展往上数的经验要更难,所以也要注意多让孩子往下数。家长们可以根据上面列出的几个阶段,看一下自己孩子大概在哪个阶段,进行针对性活动。